汽车后市场数据与创新应用解决方案供应商「明觉科技」近日完成 1.5亿元人民币的 A+ 轮融资,投资方为蚂蚁金服旗下的上海云鑫创投、滴滴出行和云锋基金。本轮融资后,明觉科技将加大在汽车后市场数据与智能应用领域的技术投入,同时加速在保险、维修、配件交易等领域的市场拓展。去年10月,明觉科技就获得过蚂蚁金服和滴滴的5000万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
明觉科技成立于2015年9月,但近三年来基本没有对外披露公司的详细信息。创始人兼CEO周凯说,这是因为他们对技术的投入很大,而技术不是一蹴而就的,过早公开信息可能对发展不利。
明觉科技拥有一项外观设计专利,用户可以在“一车一件”App里,在汽车俯视图上“圈画”出车辆受损部位,从而快速获得受损零件的信息。
这个配件智能查询工具是依托于明觉科技的底层数据库。周凯团队构建了一个高精度汽车零件的“数据立方体”框架,以每辆车唯一的识别码VIN为基础,把配件OE编号、车型、工时、价格、同质配件、位置坐标和配件维修等信息进行整合。
周凯告诉36氪,目前该数据库已经能覆盖93.6%的乘用车和最常用的1200个零件。虽然“1200”这个数字远少于汽车零件总量,但是从保险公司的赔付情况来看,这已经占到他们零配件理赔金额的99.4%。“我们是在一个接近千万级的样本下做出的这个统计。”周凯说。
明觉科技表示,目前他们平台上一天的交易量接近6万笔,主要来自保险公司、全车件电商平台和车主服务类的互联网公司,约处理中国近1/3 的车险事故案件。
周凯认为,目前保险公司的最大痛点之一是每天都需要大量的定损人员在前端负责机动车事故后的查勘、定损、核损与核价。但这四个分离的评估动作其实有相同的底层技术,将来应该是一体化的。因此,明觉科技打算开发更好的计算机图像识别技术,帮助保险公司实现“一站式”高效定损。
此外,汽车后市场业务链条长,没有标准统一的沟通语言,这造成了汽车修理厂、配件经销商和制造商之间的信息沟通不够高效。周凯认为,他们的数据库能帮助各方传递信息、提升协作效率,让性价比更高的配件和服务更好的经销商在未来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从员工配置上来说,明觉科技是一家典型的技术公司。CEO周凯曾经在全球车辆定损理赔领域的头部公司Audatex负责亚洲市场的产品落地,CTO李巍曾经在全球领先的大数据分析公司天睿(Teradata)和Pivotal Software 担任数据仓库的高级架构师。周凯透露,在今年中旬之前,他们“基本上就只有一个销售同事”,但今年9月份开始,他们在有意识扩大客户,会增加一两个销售人员。
谈及公司目前的盈亏情况,周凯表示:“我们今天如果要做到损益平衡,其实一点都不难。但是如果我今天去做这个平衡,我们有可能在技术研发上就会适当地放缓脚步。”
斥巨资做技术研发,对于一家需要技术壁垒的初创公司来说是好事,但对于追求回报率的投资人来说却不一定。然而,蚂蚁金服和滴滴已经连续两次投资了明觉科技,云锋基金也参与了本次融资。
谈到明觉科技为何能吸引这些投资者,周凯认为,蚂蚁金服和滴滴这样规模的公司正在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减少对人的依赖、通过数据的互通互联来提高互联网公司的效率。
举个例子,滴滴每天的行驶里程高于普通私家车,所以滴滴司机对汽车保养和维修有很大需求,而明觉科技可以通过数据库帮助他们解决需求,从而提高运力和服务质量。
当然,蚂蚁和滴滴可能不只是看上了明觉科技的数据库,二者最近在汽车出行领域,尤其是在汽车后市场领域多有布局。此前,蚂蚁金服投资了二手车交易公司“大搜车”,参与了“哈罗单车”的两次融资,并战略入股“捷停车”。滴滴推出金融业务,为旗下“小桔车服”注资10亿美元。
无独有偶,最近一两年来,BAT等巨头也开始频繁地、携重金出现在汽车后市场。百度和腾讯先后投资了“途虎养车”;京东收购了汽配B2B平台“淘汽档口”;阿里旗下的“天猫汽车”联手“汽车超人”和“康众汽配”成立了汽车后市场合资公司。
根据麦肯锡今年8月的研究报告,2017年全球汽车后市场规模约8000亿欧元,其中北美市场约2700亿欧元,欧洲约2400亿欧元,中国市场约900亿欧元。而到2030年,中国汽车后市场体量将比新车销量增长更快,前者复合增长率是8%,后者只有4%。
周凯表示,明觉科技“一定会对阿里和蚂蚁这种生态类的公司进行促进”。
此外,他们公司的这套数据体系未来不止可以服务汽车行业,也可以服务其他领域。“就像一台好的电脑,银行可以用,保险可以用,证券可以用,制造业也可以用。”周凯说。他们对新业务保持开放态度,也不排斥可能有海外业务的布局。